一入冬,北方的小伙伴们就把养的花花草草及时搬进了室内,让它们免去了“挨冻”的烦恼,享受24小时“温暖如春”的暖气待遇。
奇怪的是,在这么舒适的环境中,花草并没有像以往那样长势旺盛,生机勃勃,反而是低头耷拉脑,还容易干尖、黄叶,这是什么原因呢?
其实,“暖气”房并不是花草的避风港,虽然它能给花草们带着温暖的生长环境,同时也有不利于花草生长的一方面,我总结了在“暖气”房里养花,花草有“5怕”,大家一定要规避,不然很容易出现健康问题。
一、怕挨着暖气生长
看到很多花友为了让花草更暖和,把它们摆放的离暖气特别近,比如放在暖气片的上面或者旁边,把花盆直接放在带地暖的地板上,离空调、电热风、取暖器出风口太近等。
凡是离暖气太近的花草,长势一般都不会太好,有两点原因:
一是温度太高。暖气周围的温度特别高,尤其是电热风、取暖器、壁挂式暖气,能达到烫手的温度,把花草摆放的离它们太近,无异于“烤火”,它们的根系和植株承受不了这么高的温度,会直接进入高温休眠的状态,便会出现打蔫、黄叶的情况。
二是湿度太低。暖气周围的空气湿度太低,花草枝叶里的水分很容易就被吸干了,长时间处于缺水的状态,自然容易干尖、黄叶、没有精神。
所以,在暖气房间里养花,能保证基本的温度的前提下,让花草远离暖气设备,尤其是出风口处,如果家里是地暖的,尽量不要把花草直接摆放在地板上,可以移到花架上,或者下面垫一些隔热的板子之类的。
二、怕空气过于干燥
暖气房间里的空气特别干燥,这点我是深有体会,自从开始供暖,穿衣服脱衣服起静电,家人也容易上火,嗓子疼,早上起床一模脸,干的像纸一样,敷面膜作用也不大。
人都感觉各种不舒服,何况是画画草草呢。花草的习性不一样,有的耐旱,有的喜水,但是大多数花草都喜欢湿润的空气环境。如果空气过于干燥,湿度太低,叶片不仅无法在空气中吸收水分,还要往外散发水分,时间久了,很容易出现干尖、黄叶、打蔫的情况。
因此,在暖气房间里养花,一定要注意给花草保湿。我们可以准备一个小喷壶,一天分2—3次给花草的叶片喷喷水,给它们手动创造一个湿润的生长环境,避免叶片失水出现健康问题,影响美观。
三、怕室内通风差
为了保证室内的温度,让我们感觉更温暖舒适一些,人们很少开窗,同时也能避免花草受冻,其实,对于花草来说,它们在不通风的环境里是非常难受的。
大家要知道,花草要进行呼吸作用,在空气流通良好的情况下更容易进行。当室内长时间不通风,空气流通性差,不仅会抑制它的呼吸作用,长势变慢,也容易出现黄叶、黑叶的现象。
室内通风差,给花草浇水后,盆土干得慢,花草长时间在潮湿的土壤中生存,容易滋生病菌,根系腐烂的几率也大大增加。
所以,日常养护花草,可以在天气晴好的中午打开窗户透气通风一个小时,如果室外温度低,一定要避免花草在旁边受冷风直吹。
四、怕浇水太勤快
小伙伴们发现了没有,暖气房间里温度高,也比较干燥,盆土往往干的也特别快,我们要增加浇水的频率,避免花草缺了水。但是浇着浇着,不知道为什么花草就烂根了。
这种情况大都是给花草浇水的时候,只注意到了盆土表面干了,很有可能盆土下面还是湿着的,这样一直按照这个频率浇水,盆土长时间都处于潮湿的状态,根系很容易就腐烂了。
在暖气房间里养花,盆土干了,不代表里面也干透了,叶片打蔫了,可能是空气干燥缺水,而不是盆土干燥缺水。我们给花浇水前,一定要判断盆土有没有干透,可以用个牙签或者筷子插入盆土中3—4里面,这个位置干了才是真的干透了。
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个小工具,叫土壤检测仪,把它往花盆里一插,不仅能检测土壤的干湿度,还能检测土壤酸碱性,一举多得,特别好用,比目测要准确多了。
五、怕不施肥
暖气房间里温度适宜,很多花草还会自然的生长、开花,这样我们除了日常光照、浇水外,也需要额外施肥给它们补充养分,补充消耗的养分,促进生长和开花。
给花草施肥,花肥的选择很重要,并不是花肥越贵越好,也不是牌子越大越好,而是要知道什么花草施什么肥。
氮磷钾复合肥
对于正在长枝长叶的花草,我们要给它施氮磷钾均衡的花肥,让根茎叶全面的生长。不要只补充氮肥,或者不知道含有什么成分的花肥。
氮磷钾肥分为两种,一种是颗粒的复合肥,撒在盆土的表面或者浅埋在土壤里,每次浇水的时候,花肥会析出到土壤里,供给根系吸收。还有一种是营养液,每次给花草浇水的时候,在水里放一些,肥效更均匀、温和。
磷钾肥
如果花草处于花期,正在分化花芽,或者长花苞,它们对磷钾两种元素的消耗特别大,还要额外施磷钾肥,这样才能形成更多的花苞,满头开花。
磷钾肥最常用的就是磷酸二氢钾和花多多2号,它们都是粉末状的水溶肥,磷酸二氢钾是白色的,花多多2号是蓝色的。使用方法是,取适量肥料,和水按照1:1000的比例混合,搅拌溶解后浇花或者喷洒叶片,7—10天一次,等到花朵开放时就可以停止了。
有的小伙伴担心使用的时候把握不好量。水溶肥的肥效都比较温和,买肥的时候会赠送一个小白勺,一勺的重量是1克,这样使用就方便多了。和水混合时,可以不用严格的控制到1:1000,一般在1:2000—1:500之间即可。
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
感谢大家的阅读
咱们下期见!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96167400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